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加强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学科发展,5月16日至18日,第四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东北财经大学笃行楼举行。此次论坛以“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转型与突破”为主题,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与东北财经大学共同主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办,东北财经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提供支持,来自全国150余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学科院系的200余位院长、副院长、专业负责人与一线教师共襄盛会。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汪旭晖,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主编欧晓理出席大会并致辞。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郑文全主持开幕式。
汪旭晖在致辞中向与会领导、教师及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进入数字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学科发展及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置存在诸多局限。对此,我们要在坚持学科特性的前提下加快其科学化与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型理论框架,培养复合型人才,并加强学术生态建设,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人类福祉。
欧晓理在致辞中强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转型势在必行,关键在于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实现学科的创新发展。他呼吁加强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论坛邀请了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领域杰出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上半场由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高良谋主持,演讲嘉宾有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曙明、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张志学。赵曙明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数智时代社会特点,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张志学就开展智能时代的人力资源研究提出方向与建议,如行为科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革新等。
下半场由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王磊主持,演讲嘉宾有同济大学长聘和特聘教授罗瑾琏、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孙健敏、阿里巴巴组织变革专家王宇飞。罗瑾琏以科教相融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为题,提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办法。孙健敏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应真正服务于增进员工福祉,促进人与组织的协同发展。王宇飞以其独到的企业管理者视角,提出企业数字化人才建设的价值、原则与方法。
会上发布了2025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建设15个标杆案例及21个典型案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常务副主编胡继申宣读获奖名单并主持颁奖活动。
17日下午,七个分论坛同步开启。与会专家围绕人才培养、课程与教材、数智化与人力资源专业、产学研用协同、科教融汇、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等重要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教师发展工作坊邀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光磊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静教授就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教学创新、案例教学的多场景实践分享宝贵经验。
5月18日,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院长论坛举行,由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文婷主持。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张正堂、郑文全进行了主旨演讲。院长分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国内多所知名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负责人及骨干教师针对学科发展各抒己见。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浩主持圆桌讨论总结环节。
最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常务副主编胡继申主持了论坛成果发布与论坛总结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院长联席会议发出倡议,共建人力资源管理学科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建立每年度不定期专题研讨或会议交流机制,不断提高本学科的凝聚力和在高等教育学科布局中的作用与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论坛在思想碰撞、智慧交融中落幕。此次论坛不仅为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整体推进我国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奠定了新起点,也为学校优化学科布局、深化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宝贵契机,推动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数智化、特色化、国际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未来,期待以此次论坛为纽带,聚智聚力、协同共生,共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体系,为我国培育更多“人力资源+科技”复合型人才。
撰稿:孙望书 初审:李勇 复审:王磊 终审:郑文全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05号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2014-2015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编:116025
网站声明
|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4710133 举报邮箱:advice@dufe.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