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正式揭晓,我院共获批立项3项,其中,面上项目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2项。
2025年度工商管理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单
序号 | 项目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1 | 王 磊 | 当AI成为同事——团队适应视角下人智协作团队工作重塑的形成与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 面上项目 |
2 | 王圣慧 | AI面试中应聘者非语言呈现的双刃效应与干预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
3 | 范晓青 | 换电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合机制研究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科学研究领域高水平科研项目,具有重要的导向性、权威性和示范性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衡量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我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对外合作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国家级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动员、专家评阅与指导、团队交流、立项培育等活动,不断提升科研服务水平,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青年基金项目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制度与科研管理服务,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与成果转化,提升学院整体科研水平与学术声誉。同时,持续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与行业发展痛点,深耕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组织创新等重点领域,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学校及学院的学科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工商管理学院获批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介绍
项目类型: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当AI成为同事——团队适应视角下人智协作团队工作重塑的形成与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负责人简介:王磊,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式管理专委会常务理事、劳动经济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管理学》主讲人,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2023年度主题案例首席专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编委会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是本土领导理论与中国式管理,近年来在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管理世界》等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入选“兴辽英才”计划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两次荣获“东北财经大学杰出学者”称号,两篇教学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成果荣获第七届、第八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
项目简介:具有高度自主决策的智能代理逐渐作为数字员工在组织中出现,并日益成为组织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区别于以往工具角色,数字员工以队友身份直接参与团队活动并与人类员工连续交互。在此背景下,无论作为员工个人还是团队都需要主动调整行为和认知、重塑任务边界。基于此,本课题首先立足于数字员工引入团队的实践情境,尝试厘清人智协作团队工作重塑的构念结构。其次,聚焦人智协作团队情境,基于团队适应理论视角,采用实验设计细致探索人智协作团队工作重塑的形成路径。最后,进一步刻画人智协作团队人类员工工作重塑到团队工作重塑的动态演化机制。本课题有助于推动组织管理从“人类中心”向“人-智共生”范式转型,为从微观视角看待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把钥匙。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项目名称:AI面试中应聘者非语言呈现的双刃效应与干预研究
负责人简介:王圣慧,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人力资源系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领导力、人才甄选、员工主动性行为等。学术成果发表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Journal of Personnel Psychology、Applied Psychology、《科研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上,出版学术专著一部。担任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等期刊匿名审稿人。主持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项目简介:人工智能(AI)面试显著降低了人才甄选成本、提高了招聘效率,因此这种新兴的面试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现有AI面试将应聘者非语言行为不加甄别地纳入算法模型,忽视了这种行为的策略性,可能损害人才甄选效度,使组织作出错误的招聘决策。有鉴于此,本项目聚焦AI面试中应聘者非语言呈现的问题,以训练AI面试算法模型为起点,解构应聘者非语言呈现的双刃效应及干预策略的有效性,为组织构建“精准识才、人机共荣”的智能甄选系统、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启示 。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
项目名称:换电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竞合机制研究
负责人简介:范晓青,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她的研究涉及运营管理及市场营销的交叉领域,专注于通过建立和分析模型,探讨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系统在不同运营阶段面临的问题并设计相应解决方案。研究重点包括:(1)不完全信息下的供应链管理;(2)企业社会责任;(3)新兴市场中的商业模式。她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Omeg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等国际高水平期刊。
项目简介: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作为一项重要的补能创新,在优化用户体验和电池管理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当前新能源车企在换电模式推广中面临着汽车产品市场竞争与换电服务市场合作间的权衡难题。其核心矛盾源自换电服务合作产生的服务市场正外部性可能向产品市场溢散形成竞争负效应。本研究拟基于非合作博弈论框架,系统解构新能源车企换电竞合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机制。研究成果将丰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运营管理研究体系,为政府及车企在促进换电模式的市场化推广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撰稿:金轩竹 初审:李勇 复审:陈文婷 终审:郑文全
辽公网安备21020402000305号
版权所有版权所有©2014-2015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编:116025
网站声明
|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411-84710133 举报邮箱:advice@dufe.edu.cn